我也要用跑的
每週五,我們都會在個別的課程結束後,吃完點心,全班一起到教室外進行活動,有的時候,我們到知動教室運動,有的時候,我們到操場盪鞦韆,有的時 候,我們 到小學的操場看大哥哥大姊姊們上體育課,有的時候,我們安靜的走在小學教室的走廊上去看一看長大後的大哥哥大姊姊們是怎麼上課的,學校的成員,好像早已經 很習慣我們這樣的安排,這有助於孩子對自己學習環境的印象更深刻,也對學校內的人事物都有了較有效果互動。
2007年10月31日,美國Autism Speaks協會敦促美國政府早日設立小兒自閉症的檢驗,將自閉症列入美國幼兒的年度定期檢查當中,以期早日發覺幼兒是否有自閉症傾向,可及早進行治療與 教育,減輕或治癒自閉症。
根據美國小兒科學院的研究報告,大部分的自閉兒是到兩歲半左右才被明確的判斷出來,開始接受治療;因此美國Autism Speaks協會建議美國政府,明確訂定幼兒在18個月大以及24個月大的時候,應接受自閉症的診察。也就是說幼兒在兩歲半之前,一定要有至少兩次的與自 閉症有關的檢驗。
在一開學的時候,我們曾經設計聽辨指令「走」和「停」的教學活動,我們讓每一個孩子在環境中行走,走到一半 的時候,老師會忽然的喊「停」,並判斷孩子是能在老師喊停的時候,維持身體的姿勢,站在原地不動。
第 二個月,我們進入了新的主題「我的家」,透過這個主題我們讓每一個孩子輪流扮演「爸爸和媽媽」,在活動中我們除了讓孩子經驗父親和母親服飾的不同,也呈現 了爸爸媽媽的特徵,孩子透過親身的經驗,感受到家庭成員角色間的差別,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孩子對於「扮演」的練習是屬於「被動」的角色,但是透過老師口頭 和動作的引導,孩子學習成為「爸爸」和「媽媽」的角色,也利用戶外散步的時間,帶著孩子到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給爸爸、媽媽或其他的家人。
小華是班上認知功能最佳的孩子,其實,就腦性麻痺的孩子來說,孩子移位的能力也還不錯,我不清楚為什麼會把這個孩子安置在我班上,也因此,我對小華的認知 課程,一點也不馬虎,對小華的生活規矩,看待的比其他孩子的模式更為重要,因為我非常清楚,這個孩子明年一定會被我們給送出這個班,所以,我們必須為孩子預備更好的能力讓他去面對下一個階段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