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故事書應用在電話技巧的教學

生活故事書的最大特徵即是在重述兒童的生活經驗,並將該經驗引導到正向行為的建立,同時提供正確的語言模式和情緒處理與情感表達的技巧,便於讓孩子透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習到正確的行為模式,所以,生活的實際經驗,是生活故事書最大的精神所在,少了這個,就沒有意義了。

我們之所以提供孩子豐富的生活經驗,就是因為任何經驗都可能成為孩子日後需要面對的情境,所以我們不應該輕忽某一個生活經驗帶給孩子學習上的意義。「打電 話」是一個必要的技巧,它必須牽涉到的能力包括「辨識數字」、「按下按鍵」、「辨聽鈴聲」、「拿握聽筒」、「聽取話筒的聲音」、「辨識話筒中的聲音是誰 的」、「辨識對方的指令」、「根據指令找出對象」、「重述對方交代的事件」、「口語表達的禮貌」等這些能力都建立後,我們才可以讓孩子順利的學習到「電話 互動過程」。

我通常訓練孩子講電話的禮貌,都是先在教室裡用電話演練數次,也就是我們會準備兩個真實的電話,但因為電話並沒有連線,所以它也只是「玩具」的功能,但是 不像玩具電話那麼像「玩具」,這樣的物品會更接近真實生活中所使用的電話,所以,我們應用兩支電話來進行對話,其中的對話技巧,包括拿握聽筒、辨認聲音、 有效的對話模式,我們都利用真實的經驗來建立日常生活中需具備的技巧,在對話中,我們即呈現各種情況,例如:「爸爸打電話告訴媽媽要晚一點回來」、「老師 打電話要找媽媽」、「打電話跟披薩店訂披薩」等等,兩位老師的語言互動模式,都是在執行「角色扮演」的技巧,並且讓孩子在現場觀察整個過程,之後,再問孩 子兩位老師剛才對話的內容是什麼,並提出電話互動的問題讓孩子回答;隨後又由一位老師和一位孩子進行講電話的過程,有了這樣的練習,孩子們至少會知道很多 種講電話的情況,也應用到一些需要注意的技巧。

而「生活故事書」當中的具體經驗,都是呈現孩子自己親身經驗過的事件,我們只是將孩子的經驗予以重組並有效的排列和呈現罷了。這樣的教學技巧,如果要轉移 到「使用電話」的技巧,這需要有一些「避開孩子視覺經驗」的處理,也就是說,孩子在經驗一個「講電話」的過程,其實,他的視覺並沒有直接接觸「說話的對 象」,這會是最大的關鍵,所以,在相片的處理上,我可能會呈現孩子講電話的圖像,當這個講電話圖像的出現時,就必須呈現孩子講電話時所應該具備正確的語言 互動模式和技巧,所以,我不建議使用一本生活故事書來呈現和不同對象講電話的過程,而是先應用一本故事書的內容呈現與一個對象講電話的過程,只要是孩子口 語表現的畫面,都可以用孩子拿著電話並在講電話的圖像回應,他可能會出現站著、坐著、或是躺在椅子上講電話的姿勢都沒有關係,我們根據平常的經驗來呈現就 好;至於在對方的回答的圖像上,我則除了呈現一具自家電話的影像外,並同時在電話的旁邊呈現電話交談對象的圖像,這個圖像可以是同一張,但每一張呈現對方 可能予以的語言回應內容。

我舉個實際的文字例子,大家可以嚐試看看,並且觀察孩子的反應。

書名:我會接電話

第一頁:有一天,客廳的電話響了,我趕快跑到客廳接電話。(孩子跑過去靠近電話)

第二頁:喂!請問你找誰?(孩子拿起電話並靠近耳朵)

第三頁:得得,爺爺要找爸爸,請爸爸聽電話。(一個電話旁出現一張爺爺的相片)

第四頁:爺爺!請你等一下。(孩子拿起電話並張開嘴巴回應)

第五頁:好!(一個電話旁出現一張爺爺的相片)

第六頁:我把電話放在旁邊,我走到爸爸面前,我告訴爸爸:「爸爸,您的電話,是爺爺打來的,爺爺要找爸爸聽電話。」(孩子和爸爸面對面講話)

第七頁:爸爸走到電話旁邊。(爸爸走過去靠近電話)

第八頁:爸爸拿起電話,放在耳朵旁邊。(爸爸拿起電話並靠近耳朵)

第九頁:爸爸和爺爺在講電話。(爸爸和爺爺都在講電話的相片)

第十頁:爸爸說:「星期日我們再回去。」(爸爸在講電話的相片)

第十一頁:爸爸掛上電話。(爸爸把電話放下)

第十二頁:爸爸走到我面前,爸爸告訴我,星期日的時候要去爺爺家。(爸爸和孩子面對面講話)

第十三頁:得得,謝謝你!你好棒,你會幫爸爸接電話,還會請爸爸去聽電話。(爸爸臉帶微笑,並摸摸孩子的頭)

我應用生活故事書的過程,比較不去處理孩子不正確的行為,而把焦點放在提供正確的語言模式,所以大家應該看得見我只有強調孩子好的表現,沒有將焦點轉移到 孩子不適當的行為。上面這一篇是重視孩子理解接電話時應該注意對方提出的講話對象是誰,也就是「他想找誰聽電話」,所以,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當電話中提 出的口語指令指出要找誰時,我們必需有能力辨別,甚至於說出打電話過來的人是誰。不過,接電話的狀況會有很多種,所以,我們不是只能用這樣的模式來呈現。 當孩子的能力足以重述電話中對方的語言內容時,我們可能又要用另一種方式來處理。

我再舉一個例子:如果家中正好有人打電話找媽媽,媽媽正好在煮飯,這個時候,我們設計的內容又不一樣,但仍然還是必需站在孩子的角度來陳述這個過程。

第一頁:咦!有人打電話來了,我趕快跑去接電話。(孩子跑或走近電話的方向)

第二頁:電話裡的阿姨說:「請找張美美聽電話。」張美美就是媽媽的名字,電話裡的阿姨要找媽媽,可是,媽媽在廚房煮飯,現在沒有時間聽電話。(孩子接聽電話)

第三頁:我拿起電話以後,告訴阿姨:「阿姨!請您等一下,我去告訴媽媽。」(孩子對著電話說話)

第四頁:媽媽!有一位阿姨打電話找你,請你聽電話。(孩子走到媽媽面前跟媽媽說話)

第五頁:媽媽現在很忙,你跟阿姨說,等一下媽媽把飯煮好了,就打電話給阿姨。(媽媽一邊作事一邊跟孩子說話)

第六頁:孩子走回電話旁,並拿起話筒說:「阿姨!媽媽在煮飯,晚一點再打電話給您。」(孩子接聽電話)

第七頁:阿姨再見!(孩子對著電話說話)

第八頁:阿姨跟我說再見了,我才把電話掛斷。(孩子放下電話)

如果是前段敘述訂披薩的經驗,更可以呈現出有人送披薩來了、電鈴響了、媽媽去開門、付錢、將披薩拿進來放在桌上、大家一起吃披薩的內容。任何一個只要和電 話有關的經驗都可以應用與結合,只是我們必需思考孩子的現階段語言能力和互動技巧的成熟度。相對的,可以呈現接電話的技巧之外,我們也可以呈現「打電話」 的技巧,但是說明和某個人的互動方式,也能將對方的電話號碼呈現出來,如:以「我會打電話給外婆」為主題,當中可以設計孩子按下數字按鍵時語文內容呈現外 婆家電話號碼的數字,並以「外婆家的電話號碼是28875656」的文字語言內容來呈現:有一天,我好想外婆,我想打電話給外婆;外婆家的電話號碼是 28875656;我按下28875656的數字按鍵;我聽到電話中有鈴鈴鈴的聲音;有一個人接電話,他問我:「請問你找誰?」;我聽到外婆的聲音,我告 訴外婆:「外婆,我是得得。」類似這樣的句型,但是這樣的句型必需是孩子的認知能力和人際關係較佳的情況下才能用這樣的方式進行,否則,孩子還是會混淆。

其實,大家不要忽略了「單張相片」的功能,有時候,只要一張孩子講電話的相片,我們告訴孩子:「得得要打電話給外婆。」就拿出一張外婆的相片,告訴孩子: 「現在媽媽假裝變成外婆,你要和外婆講電話。」接著,就由媽媽以外婆的口氣來和孩子互動了。當這個過程結束,我們可以跳脫情境問孩子剛才講電話的感覺,並 和孩子討論「誰打電話?」、「有什麼事?」、「他要找誰?」等等的話題,我有時候會搭配兩張相片來練習,如:「鈴鈴鈴!請問你找誰?」的指令出現時,我們 拿出一個人的相片,目的就是引導孩子說出「我要找…..。」而這個人就是我們提供在孩子面前的人物相片,這樣的方式,只要用相片就行了,也不一定需要製作 成故事書。

通常孩子在講電話,我們還是希望孩子能夠針對一個主題來討論,所以,利用電話遊戲來詢問孩子生活的經驗應該是比較有效的方法,等電話遊戲的過程熟悉了,在應用生活故事書的介入會比較有效。

郁宜老師

台北市學前特教班教師

郁宜老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