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特殊幼兒顏色概念

經驗為基礎 建構特殊幼兒顏色概念(106年4月14日)

文/林郁宜(退休特教師)

顏色的教學,在不同情況下,有具體和抽象的方法,但必須根據特殊需求幼兒的能力,決定介入的程度。

一、結合視覺聽覺刺激,加深顏色名稱印象  當我們要讓特殊需求幼兒單純的認識顏色,必須先以有不同顏色的同樣物品呈現。  

通常,我會從紅、黃、藍三種顏色介入,物品則選用這三種顏色的色紙。  教學進行時,可先把紅色的色紙放置在幼兒的面前,並且告訴他:「紅色,這是紅色。」黃色和藍色的教學也用相同的方法進行。  這個過程就是為了讓幼兒透過視覺和聽覺的結合,認識顏色名稱,因此,只要根據色紙的顏色,以口語呈現其正確名稱即可。  如果我們想了解特殊需求幼兒是否能夠辨識顏色,就用「問題」再確認,例如:給幼兒看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色紙,問他:「哪一個是紅色?」並觀察他是否能夠根據顏色的名稱,指出相應的顏色。  我們也能要求他「把『紅色』拿給媽媽」,或是以「『紅色』在哪裡?」的問句,看看幼兒是否清楚「紅色」的意義。 運用生活常見物品,學習組合擴充語詞  當特殊需求幼兒建立了顏色的名稱與概念後,接下來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常見的物品,讓他練習連結顏色和物品。  我們一樣以不同顏色的同樣物品來教學,例如,蘋果有紅的、黃的和綠的,將三種不同顏色的蘋果放在幼兒面前,請他拿一個蘋果給媽媽;當他拿來給媽媽時,無論他有沒有口語表達能力,都根據他拿來的蘋果,以口語示範:「紅色,紅色的蘋果」、「黃色,黃色的蘋果」、「綠色,綠色的蘋果」。  這個階段的教學,是讓幼兒以顏色認知為基礎,學會形容詞(紅色的)與名詞(蘋果)的結合。當相同的句型結構重複出現,幼兒就慢慢的累積語言組合經驗,形成一個短句形式。  除了蘋果,有黃綠兩色的香蕉和有紅黃兩色的番茄也可利用。  教特殊需求幼兒認識顏色的初期,只能考慮一個變因,也就是「物品相同,顏色不同」,才不會使他的學習歷程顯得太複雜。  為讓特殊需求幼兒類化顏色的概念,我們可準備顏色相同的各種物品。  用相同的顏色,是要讓幼兒理解形容詞和不同的物品結合時,句型結構就必須改變名詞,如:紅色的蘋果、紅色的草莓、紅色的衣服、紅色的帽子。 三、以過往經驗為基礎,避免批判幼兒表現  
當特殊需求幼兒開始拿著蠟筆塗鴉時,不必急著要他記得顏色的名稱。幼兒在紙上塗鴉,所呈現的通常是一團不規則的線條,我們不必限定他拿什麼顏色的蠟筆,只要根據他塗鴉的線條或圖象,以口語呈現正確的顏色名稱即可。  這時要特別留意,須尊重幼兒畫出來的圖象,避免批判他的表現。這個過程即是以幼兒的經驗為基礎,根據他的選擇與表現,我們以口語來連結他的視覺與聽覺的經驗。  我們也可以蒐集市售的髮圈、小紙袋的手提棉繩,這些都是連結特殊需求幼兒生活能力與顏色認知概念非常好的素材。  我們可以把各色髮圈一個個套在幼兒的左手(或是右手),再扶著他的手,告訴他:「你的左手有紅色的圈圈和黃色的圈圈。」當我們扶著幼兒的手,這個「扶」的動作,即是一種觸覺的介入,透過語言呈現,幼兒也慢慢的知道哪一隻手是左手,哪一隻手是右手。  我們請幼兒拿下左手的紅色髮圈時,可再以幼兒的立場,透過語言示範:「我把左手的紅色圈圈拿下來。」多幾次經驗,就讓幼兒藉由不同的生活技巧,建構身體與顏色的概念。長時間下來,幼兒就知道自己的左右手在哪裡,也能辨識物品、顏色的名稱,並且與生活經驗相結合。這就是在家庭中得以整合認知與經驗的教學活動。.

郁宜老師

台北市學前特教班教師

郁宜老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